我們向人介紹天主時,經常會邀請他們想像天主是一位父親。如果我們世上的父親是和藹可親的,我們更容易想到天主比自己的父親超卓──天主是無限仁慈的、更慷慨、更慈愛,永遠在背後支持你。
天主賜給我的父親,他自我出生便給我愉快美滿的生活。
當我知道別人的童年是不快樂和貧苦時,我更因自己的
童年生活而不斷地全心感謝天主。
對父親的記憶最凸出的是他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。我們
居住在一個炎熱和塵土飛揚的城市,習慣走到街上玩耍,
所以一定會弄得雙腳骯髒不堪。因此每天晚上,父親
就讓我們站在他面前,雙手放在他的肩膀上,而他
則用一盆水洗我們的腳。這樣,我們一身清爽,
準備上床睡覺。
另外是父親對他人的關懷與慷慨,我依然記憶猶新。
每年的大除夕,父親必會烹煮一桌子的佳餚,一部分
是我們自己享用,另一部分是送給二姨。二姨是一位寡婦,有四名子女,生活較窮困。最難能可貴的是父親希望二姨和我們能同一時間用晚餐,所以他吩咐阿妹和我乘「的士」將熱騰騰的食物送到二姨的家,然後我們倆立即趕回家。這樣,我們一家和二姨一家便可同時吃團年飯了。父親只會將新鮮剛煮好的食物送贈別人,絕不會將吃剩的食物送出。
我的父親廚藝不凡。每天早上,他先參與彌撒,然後到市場購買早、午、晚三餐所需要的食材,並且會親自下廚。他非常好客,經常邀請親友到家中用膳。每個星期天,彌撒後,他帶我們探訪住在郊區的外祖母。我們可以與外祖母和舅舅們一起享用豐富的午餐。飯後,我們小孩子便在祖母的大果園嬉戲,吃各種熱帶水果。
父親遺留給我最重要的是他的死亡。那時,我二十歲。他臨終時,天主要我思考生命與死亡。我想到父親的一生及他與主相聚。天主必會迎接他到天堂,因為他一直是那麼慷慨,與家人和其他人分享所有。那時,我還未聽過《瑪竇福音》第25章35節及之後的經文:「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了我吃的……我實在告訴你們: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,就是對我做的。」就是這樣我聽到天主的召喚。我必須承認我跟隨天主的召叫加入修道行列的動機是頗自私的,我認為如果我行善,死後天主便會接納我。我在修道生活中日漸進步,現在我體會到追隨耶穌就是在現世生活的最崇高方式。
如果我對修道生活感到非常滿足快樂的話,就必須歸功於我的父親。我繼承了父親很多優點:在天主──我的在天之父──前,對人慷慨、竭盡所能幫助他人改善生活、喜樂積極。現在我已經沒有世上的父親,但是我知道我的在天之父會永遠陪伴我,將世上的父親給我的一切再次賜給我。
我亦知道,我的父親在天堂裡,他為我祈禱、關心我、幫助我走近天父,好使我們可重聚,同享天國的永恆福樂。
“I am the way and the truth and the life” John 14:6
「我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」若14:6
中文
English
聖保祿書局地址:香港九龍彌敦道750號始創中心340室(太子地鐵站B2出口) 電話:9127 9624 服務時間:星期一 下午12-6 時; 星期二至日 下午12-7 時
Copyright © Daughters of St Paul 2016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